2022年1月10日上午,致理书院交叉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南区学生活动中心226会议室举行。致理书院院长李艳梅,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苏芃,致理书院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主任、计算机系副教授马昱春,化学系教授林金明,物理系副教授陈文兰,建筑学院助理教授来源,华为MindSpore首席架构师应江勇及相关专家,致理书院衔接院系老师们出席此次会议。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150余名师生参会。研讨会由致理书院副院长闫永彬主持。

闫永彬

李艳梅
首先,李艳梅致辞。李艳梅用盲人摸象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致理书院为什么要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工作。她提出,世界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学科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学生不能像盲人一样只接受片面的认知,无法从整体上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因此不同学科之间需要相互交流探索,从多学科角度来认识世界,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深刻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必要性。

马昱春
接下来,马昱春从什么是交叉、为什么要做交叉人才的培养、致理书院为什么要做交叉人才的培养、致理书院应该怎么做交叉人才的培养四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致理书院学科交叉的相关理念和想法。马昱春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学科交叉人才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致理书院由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五个学科组成,在学科交叉方面具有天然的土壤和有利条件。
她介绍,致理书院将以课程为出发点,以问题为驱动,开设暑期学科交叉课程,并引入华为公司资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她指出,致理书院要做基于理科的交叉创新,为国家发展解决问题,同学们重任在肩,面对未来更加多样化的学科交叉发展,要借助好致理书院的学科交叉平台,探索自己最合适的方向,强基础,开视野,期待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林金明
林金明以“微流控活体单细胞分析”为题,向老师和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他和团队在化学、生命科学和数理结合的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

陈文兰
陈文兰以“基于冷原子平台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为题,介绍了什么是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简要说明了她的课堂将采取基础知识讲授和实验室项目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来 源
来源以“面向未来多领域的人居环境科学——数据信息与城市设计的融合应用”为题,以他融合城市设计与信息学的研究为例,说明城乡规划如何关注人、空间场所和科技这三个领域的交叉,讲述了学科融合如何助力城市生产和生活、提高人居质量、解决城市问题等。

应江勇
应江勇以“华为智能基座平台:多模态大模型‘紫太东初’原理简介及应用探索”为题,从学术和工业应用角度解释了大模型训练及推理是对算法、数据、框架、资源调度等AI全栈软硬件综合能力的考验。他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内部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对完成AI应用落地工作有显著帮助。

苏 芃
最后,苏芃总结。苏芃讲到通过不同专业的老师和业界人士的分享,帮助同学们更加开拓了眼界。她很认同学科交叉的理念,指出在解决一个真问题的时候,需要人们勇敢地打破学科的界限。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究和创新,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致理书院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环节中,书院一定会把土壤做好、把环境做好,为学生的发展与收获提供帮助。
供稿丨王娜娜
编辑丨王娜娜
审核丨高雪莹 李朵